銷售熱線:136-5192-3355
技術文章
TECHNICAL ARTICLE
蔬菜和水果中重金屬的來源主要為土壤污染、水污染、農藥殘留和大氣沉降等。而土壤污染在農作物的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測定蔬果中重金屬含量時常伴隨測定其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詳細】
2022-07-04
1923年德國物理學家A.Smekal首先預言了光的非彈性散射,1928年印度物理學家拉曼觀察到苯和甲苯對光的非彈性散射效應,并命名為拉曼效應。隨后以拉曼效應為基礎,建立了拉曼光譜分析法,到20世紀60年代,使用激光器作為拉曼光譜的激發光源,使拉曼光譜技術有了很大發展。但在以后的十多年間,仍未得到工業分析人員的廣泛應用。1986年 Hirschfeld**報告了固體和液體的近紅外傅里葉變換拉曼光譜,FT- Raman光譜儀的問世又一次推動了拉曼光譜的發展,使拉曼光譜在無機和有機分析化學、生物化學、高分子化學、石油化學和環境科學等領域得到日益廣泛的重視。
【詳細】
2022-11-10
一、扇形磁場質譜儀
一個質量為m,電荷價態為z的離子經加速電壓V加速后,獲得動能zeV
并以速度v運動。忽略加速前的熱運動,則
1/2 mv2=zeV【詳細】
2022-10-11
大多數紅外顯微成像都是通過將紅外顯微鏡與FTIR光譜儀聯用實現的。該裝置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干涉儀系統、紅外顯微光學系統以及多通道檢測器,典型的紅外顯微成像系統如圖1所示。目前大多數紅外成像系統都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主機相連,依靠紅外光譜儀的干涉系統提供紅外干涉光,在一些更新的成像儀器中已將紅外光學系統與顯微鏡集成為一體。紅外干涉光通過紅外顯微光學系統的物鏡和聚光鏡在待分析樣品上聚焦,經樣品吸收后進入到成像檢測器進行檢測。通過高性能計算機實現信號記錄的同步操作、數據的轉換及可視化。【詳細】
2023-04-17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型號很多,下表列出部分型號儀器的性能特點和主要技術參數。【詳細】
2022-11-08
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一種簡便、快速的分析手段。1976年M.S Cresser等人首先提出該法(Gas-Phas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簡稱GPMAS),Syty*先應用該法測定了SO2。氣相分子吸收光譜法是利用基態的氣體分子能吸收特定紫外光譜的一種測量方法, 其原理符合朗伯—比爾定律。利用氣體的分子振動吸收原理,氣體濃度與吸光度呈現一定的線性關系。
【詳細】
2022-10-09
標準曲線法(standard curve method),又稱校正曲線法,是用標準物質配制標準系列,在標準條件下,測定各標準樣品的吸光度值Ai;以吸光度值Ai,(i=1,2,3,…)對被測元素的含量Ci(i=1,2,3,…)建立校正曲線A=f(c),在同樣條件下,測定樣品的吸光度值Ax,根據被測元素的吸光度值Ax從校正曲線求得其濃度Cx。【詳細】
2022-12-05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過對比試樣中具有與純物質相同保留值的色譜峰,來確定試樣中是否含有該物質及在色譜圖中的位置。不適用于不同儀器上獲得的數據之間的對比。【詳細】
2022-12-14
目前整個社會都在關注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其中涉及到很多半導體制成過程需要痕量雜質分析需求,而應用*廣泛的是ICP-MS。如何運用好ICP-MS,涉及到很多方面,下面就其中的一方面———儀器的調諧給大家一點建議,大家可以從以下著手去優化儀器的狀態。【詳細】
2022-12-02
原子光譜的發現,*早可追測到16世紀,在1666年牛頓(I.Newton)進行了一個關鍵性實驗[1]。他將自己房間弄暗,讓太陽光通過窗板上的小孔經安置在入口處一個玻璃折射到室內對面的墻上,觀察到太陽光經玻璃棱鏡展開為各種顏色的光,發現了光的色象,通過實驗建立起了光的色散理論,揭示了原子光譜的本質。并于1672年在《哲學學報》上發表的“關于光和顏色的新理論”一文中,**把這些不同顏色的光帶稱為光譜(spectrum)。
【詳細】
2022-11-22